自我保护意识是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是经后天培养形成的。它要求保安员在执行勤务时应具有一种危险感和职业敏感性,能够注意现场各种信息的反馈,根据现场情况具体分析,及时研判和制订方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种准备是全方位的准备,是由保安员职业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对于具体的勤务活动来说,要牢固树立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的意识,确保整个勤务工作的安全实施。避免出现麻痹大意、放松警惕及勤务行为不规范的情况,给对方提供逃跑或袭击的机会。保安服务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保安员更加应当重视加强自我保护。保安员的自我保护,不但是为了自身安全与健康,更是为了有效地履行保安职责。保安员只有做好了自我保护,才能完成执勤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有效反应,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因此,保安员要具备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勤务工作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观察、分析和判断。
日常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保安员能否实施有效的自我保护,首先取决于其有无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要求保安员做到两个“始终保持”:
一、始终保持执勤中的危险感。
保安服务的实质,是与违反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其过程必然会受到违法违规人员的抵制甚至反抗,尤其是在处置违法违规行为时,危险性更大。另外,保安服务的某些场所环境,容易给保安员的身心健康造成有形或者无形的伤害。因此,保安员在执行勤务的过程中,应当保持警惕,注意自我保护。
二、始终保持职业的敏感性。
执勤中的保安员,应当根据执勤岗位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加强现场的观察,并运用相关的保安服务知识,及时、准确地分析、判断遇到的各种人员、事物、现象,敏锐地发现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和险情。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自我保护的时间,防止被动“挨打”受伤害。
总之,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是实施自我保护措施、保证自我安全的前提和条件。反之,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放松警惕、麻痹大意、疏忽轻敌,必然会给自身安全和健康带来潜在危险甚至现实危害。
切实做好“四防”
保安服务实践证明,对保安员人身安全和健康构成威胁的因素,主要来自歹徒的袭击、服务场所环境的伤害、传染病的感染和狂犬病等。所以,保安员的自我保护,应当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加强防范。
一、防歹徒袭击法。
防止歹徒的突然袭击,既是保安员自我保护的要求,也是保安勤务的安全要求。防歹徒袭击,在不同的情况下,应分别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守势中加强戒备。
1、思想戒备。一般情况下的保安服务,是一种处于守势的勤务方式,即保安员对执勤目标采取看守、巡逻的方式,以阻止歹徒的侵害,保证其安全。在这种没有明显的安全威胁的守势勤务中,保安员不能掉以轻心,而应当在思想上始终保持适当的戒备状态,随时做好应对歹徒袭击的心理准备。这样,万一发生歹徒袭击事件,才能沉着应对,随机应变,而不至于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2、身体戒备。当保安员面对情况不明、有可能威胁自身安全的陌生人时,只有思想戒备还不够,身体戒备必须跟上,即保安员的身体姿态要保持一种平和而始终待发的状态。也就是说,应当使身体处于一种随时都可以快速地运动起来的状态。这样,对方一旦行凶,保安员能够迅速防卫或反击。
身体戒备的规范姿态是: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两膝保持适度弯曲,身体呈45度侧向前方,身体的重心略向前倾,压在两脚掌上,使得身体保持随时都能移动的状态。另外,可将两手放于自己腰间或者随身携带的防卫器械旁边,以便于在需要时以最快的速度出手或使用防卫器械,实施止当防卫,制服对方。
3、距离戒备。保安员在查验有关人员证件或者询问情况时,应当与对方保持适当距离,不宜靠得太近。一般基本的安全距离是1.5米左右。保持距离戒备,不但可以避免对方挥拳或者抬腿就轻易地伤害到自己,也能够获得防卫或者反击的时间。
4、位置戒备。室外,保安员询问可疑对象时,应当尽可能地让对方立于背后有墙体等障碍物的近距离位置,以防止其转身逃跑,便于对其实施控制。保安员有多人时,应对其形成半弧形(其背后有障碍物时)或者包围形(其背后无障碍物时)。如果对方的违法犯罪疑点较大,应当尽可能带到室内询问并查验可疑物品。
(二)攻势中严格控制。
面对危险性较大的可疑人员,保安员应当主动采取攻势姿态,运用语言、行动等手段,严格控制对方,防止受到其不法伤害。
1、语言控制。语言控制是指保安员通过口头命令、责令的方式控制对方行为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现场保安员根据实际需要,将自己的意图明确告诉对方,要求其保持或者做出某种行为,使对方明白无误地知晓必须怎么做、不能怎么做以及违反指令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迫使对方按照保安员的意图行动,达到控制之目的,防止其袭击或者逃跑。
2、物体控制。物体控制是指保安员面对持械(枪)的可疑人员,利用现场物体作掩护,观察对方动态或者实施语言控制,以防止行凶的一种控制手段。只有在可疑人员放下手中器械,按照保安员的语言控制行事,不存在危险因素的情况下,方可接近对方,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
3、近身控制。近身控制是指保安员通过接近对方并在必要时采取擒拿技术控制对方的一种手段。应当注意的是,保安员接近对方必须在具备安全条件的前提下,运用正确的接近方法;采用擒拿技术,以牵制为目的,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防止造成对方过分的人身伤害。
二、防职场环境危害。
有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危险和伤害因素,会伤害保安员的身体,损害保安员的健康,有的会导致职业病。在这些保安服务场所执勤,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根据服务的劳动保护规定,自觉地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避免这些危险和伤害因素对自己安全和健康带来的危害。
(一)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三大类:
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铅、汞、苯、氯气、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不良的工作条件(高气温、高温度、热辐射、高气压、低气压)、辐射(x射线、微波、激光、红外线、紫外线等)、生产性噪声、振动等。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劳动时间过长成劳动休息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工具、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劳累或紧张等。
3、与作业场所的卫生技术条件不良或生产工艺及设备缺陷相关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厂房狭小,车间布置不合理,通风、照明不良,防尘、防毒、防暑降温设备不齐全,其他安全防护或个体防护用品不足等。
(二)正确选用劳动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防护用品具有不同的防护作用。保安员应根据服务场所存在的不同危险和有害因素,正确选用适宜、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有: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安全网,防护鞋、足部防护用品,防尘口罩、防毒面具,护目镜和口罩;耳塞、耳罩和帽盔,防护服、防护手套、橡胶耐油手套、防x射线手套,劳动护肤用品等等。
三、防灾害事故。
灾害事故分为治安灾害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两大类。对于保安员的自我保护来讲,主要是防止触电、火灾、爆炸等治安灾害事故以及雷电等自然灾害事故带来的人体伤害。
安全操作电气设备防触电。操作电气设备是保安员执勤中经常接触的事项,必须学习日常用电安全知识,安全操作电气设备。安全操作电气设备,是防止使用超过36伏电压的电气设备对人体造成的电击或电伤等事故发生。
保安员操作电气没备时,应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注意日常安全用电,坚持做到:
1、先查看后操作。电器设备启动后,应检视各电器仪表并待电流表指针稳定后和正常后,方可正式工作。
2、电气设备必须由专职电工进行检修或在专职电工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修理前必须切断电源,禁止修理带电的电气设备。保安员不得随便乱动,更不得视而不见,任其带故障运行。
3、电动机驱动的施工机械在运行中移动时,应由穿戴绝缘手套等的人员挪移电缆,并防止电缆擦损,如无专人负责电缆时,应由操作人员负责照管,以免损坏而导致触电事故。
4、安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一是操作前进行安全性检查。只有安装了漏电保护器和进行了防护性接地等的电动工具方可使用,且导线上不得压有物体。二是操作时穿戴好绝缘手套、绝缘鞋,站在绝缘板上。三是禁止使用临时导线。若经技术部门批准使用的,应当按规定要求安装好,并在临时使用的规定时间内拆除。
5、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擦拭电气设备。
四、预防火灾、爆炸事故。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在生产、使用、运输、存储过程中,一旦管理不当,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不仅给服务单位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而且也会危及现场保安员的生命安全。因此,保安员必须切实做好火灾、爆炸的预防工作。
1、履行职责,严格监督检查。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执行保安勤务的人员,必须依照国家和单位有关防火防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监督检查服务单位及其干部职工遵照执行;配备完好的消防设施设备;禁止未经主管部门进行消防安全等培训、考试,未取得合格证的人员从事易燃易爆物品生产作业;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运输、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工作现场使用明火,预报主管部门批准,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禁止将能产生静电火花的物品带入现场;严禁在从事易燃易爆物品生产作业时或在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场所吸烟或乱扔烟头;使用、运输、储存易燃易燃物品时,必须严守安全操作规程。
2、以身作则,带头遵纪守法。保安员在易燃易爆物品现场执勤过程中,应始终如一地自觉遵守服务单位防火防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服务单位内部职工做到的,首先自己必须做到,不得有任何违现行为。而且,保安员应当学会使用现场配备的各种防火防爆器材,不能随便挪用.并要定期检查,确保其性能完好,能够随时有效地使用。